(资料图)
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内圣外王,是中国文化里的人生追求。君子一以贯之通行于天下的人生达道,皆是以自身的道德修养作为根本,并且从老百姓的日用平常那里得到了验证,取得了大家的信任,用尧、舜、禹三代圣王的政治制度来考察而没有谬误,这是建立于天地自然之间的大道,同天地大道的规律没有丝毫的悖逆,对质祖先鬼神的圣迹,对贯穿其中的道理无有怀疑,百世以后的圣人出世,对这个大道的精义也不会感到迷惑。
君子之道费而隐。这一以贯之的君子之道得益于中华礼教的熏染,和于天道,发于人情,“不可须臾离也”。其实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中国文化里自古至今的君子一贯奉行的立身之本。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论语》中的一段名言。
孔子认为,一个有志向的君子,要在十五岁以前,要立定人生学习、修行的志向,开始博览群书,修养心性,在家庭宗族中孝老尊亲,为国家和社会尽忠做事,历练人情事故,到了三十岁的时候,人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就基本建立了,这样在工作和生活中继续修行,到了四十岁,当通达了天地法则和人情事故的道理,人生的各种困惑就会豁然开朗,持续地在生活和工作中修行,这样到了五十岁,就明白了自己人生的天命使然,到了六十岁,当明白了人生因果无常的道理,就知道了一切都是该发生的,对人生的各种境况都会欣然顺受;人生修炼到七十岁,就能达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了。一个君子能够在年逾古稀以后的世事紛然中“随心所欲不逾距”,这是内心坚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所起的作用。
相传达摩祖师在未到中国以前,一直潜心修行,曾以法眼观察到:中土震旦有大乘气象。后来才有达摩一苇渡江、东渡传法,开创了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顿悟成佛的大乘禅宗教法,成就了蔚为大观的禅宗一花五叶。震旦即是中国。大乘即大成也。大乘即是喻指发大心愿的众生所乘修行之车,此车容量大,所载者众,可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中华民族由于有古圣先王的先天教化,这种大乘的文化基因早已经融入到了中华民族的骨血传承中,已经内化为了中国人的民族基因。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是以修身为本”。在中国文化的概念里,人生的意义是学习修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众经以增长见识,慎思明辨以修养道德,历险担难以修炼心性,无我笃行以圆满功德。我们的肉身来自父精母血的先天化育,是我们今生用以住世的工具,我们的灵魂来自往圣先祖的幽冥大化,灵魂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能量体,灵魂的生生世世都在轮回修行,人是肉身和灵魂的合一体,同宇宙天地本是一体的。人生的目的和价值是自修修他,修养仁义道德,敦伦攸序,用大成之道的礼教来教化众生,诚意正心、修齐治平都是大道红尘中的修行,修成自己美好的道德,成就众生“本自具足”的德性,成全天地宇宙绵绵若存的生成之功,参赞天地之化育,生生世世,没有穷尽。
中国人的世界观是天人合一的世界观,是天圆地方的世界观,是和于天道法则的世界观,是生生世世轮回修行的世界观,是高维智慧在三维空间的直接展现,是协和万邦、和而不同、仁义礼智的大同理想世界观。
“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质询祖宗鬼神的往古神迹而没有怀疑,这是因为了解和掌握了天道法则;“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等到百世以后的圣人来实行也不会有什么疑惑,这是因为通达了人性和人情的道理。这样的“三观”是中华文化“大乘”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也是一个中国人一生的修行。
关键词:
质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