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 胡忠伟
陈子善长年在中国现代文学领域耨勤而深耕,通过对作家的作品版本、手稿、书信、题跋等第一手资料的研究,发掘考辨出了一大批鲜为人知的现代文坛的文人文事,使那些光辉的名字再次进入普通读者的视野。不论是“识”鲁迅、张爱玲、周作人、郁达夫、巴金、徐志摩等文坛大家的“小”,还是“识”那些“籍籍无名”的令狐彗(董鼎山)、陈楚淮、陈雨门等作家的不“小”,都为现代文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线索、延拓了深层的阐释空间,也成功地展现了现代文学史的多重面相。
我喜欢阅读这样的短章零篇,虽不是宏大叙事,但正是这一个个的微观故事,让人对现代文学的敬意更为深切了。多年来,陈子善在这个领域不遗余力,爬罗剔扶,摘抉隐微,出版了《签名本丛考》《张爱玲丛考》《素描》《不日记》《说郁达夫》等著作,吸引了一大批读者的眼球,也赢得了学界的肯定和赞扬。
这本《识小录》是陈子善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发表在香港《明报》“识小录”专栏文字的结集。这些专栏文章,每则千字左右,如作者所言,“看似散漫,其实有一条贯穿的主线,即都是写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作家作品,写现代文人文事的方方面面”,以“小”识“大”,呈现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现代文坛,名家辈出,群星闪耀。相较于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家鲁迅、茅盾、巴金、俞平伯、戴望舒等人的逸事,我更关注陈子善笔下的“籍籍无名”之辈,他们有怎样的人生起伏,有什么样的创作经历,有哪些作品隐没在历史的褶皱里……这些遗落的文学明珠,等待着我们去捡拾,去梳理。陈子善就是这样的有心人,他不怕麻烦,不弃小流,在故纸堆里搜索,一点一点地挖掘,剥茧抽丝,终于让现代文学史上的那些人、那些事再次走进我们的视野。
在本书里,陈子善介绍文化学者董鼎山20世纪40年代以“令狐彗”为笔名,出版短篇小说集《幻想的地土》。这些短篇小说是当时上海都市文学的可喜成果,是董鼎山早期文学创作的一个小结。半个多世纪后,沈寂先生给了这些小说较高评价:“董鼎山的小说自成一种风格,他写的故事是读者们常常遇到或希望遇到的,既真实又自然,还很浪漫,带给人一种幻想。虽然是幻想,读者竟也迷惑地被他引到一个令人憧憬和向往的世界。”
陈子善还介绍了新月派后起之秀、现代剧作家、诗人陈楚淮的文学创作活动。20世纪20年代,陈楚淮的话剧作品得到闻一多的赏识,得到《新月》编辑的倚重,同时,他的新诗,也颇得新格律诗的神韵。对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现代作家,陈子善呼吁:“虽然《陈楚淮文集》已于2008年6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推出,但陈楚淮研究至今乏善可陈,应该有人认真研究陈楚淮的文学成就了。”
至今仍被忽视的现代诗人陈雨门,陈子善对其短诗《秋晚》评价颇高:“这首小诗意象奇特,意境悠远,秋天的黄昏被写得如此富于‘诗思’,不但是陈雨门的代表作,置之当代最好的‘现代’诗之列恐也不会逊色。”而这首新诗,正是闻一多慧眼识才,才被编选进他主编的《现代诗抄》里。
像陈楚淮、陈雨门等被历史淹没的作家还有好多,谓予不信,就再看看这些名字和作品吧:欧阳山(罗西)创作的抒情长诗《坟歌》,白鸥编选、出版于抗战胜利之时的第一本研究张爱玲和苏青的评论集《苏青与张爱玲》,黄裳回忆和纪念巴金的未完稿《人日》,聂绀弩“一书赠三杰”的四幕话剧剧本《小鬼凤儿》……
总之,这是一本既有学识又有趣味的随笔集,按主编郑培凯先生的话说,这就是一本“呈现作者长期累积的研究心得与新知,厚积薄发,深入浅出,让一般读者读得兴味盎然”的好书。
关键词:
质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