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侵害不敢说、不会说、侵害情形多发在隐秘场所、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够强……种种原因造成的针对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往往很难被及时发现,也经常让案件的取证、追责陷入困境。为切实保护好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今天,虹口区“侵害未成年人强制报告医疗联络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正式建立。
2020年,国家9部门共同出台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规定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工作中发现未成年人遭受或疑似遭受不法侵害,以及面临不法侵害危险的,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或举报。
图说:签约仪式现场
(资料图)
今天,虹口区检察院举行《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强制报告医疗联络平台的实施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签约仪式。《意见》内容包括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医疗联络平台的组成、联席会议制度、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先期核实等规定。明确,医务工作者发现相关情况后,应在向公安机关报案的同时向平台报告。
《意见》明确了六种在医疗机构中常见的强制报告的情形,同时也为医务工作者解决了“怎么报、给谁报、什么情况要报”的问题。这六种情形包括:
(一)未成年人的生殖器官或隐私部位遭受或疑似遭受非正常损伤的;
(二)不满十四周岁的女性未成年人遭受或疑似遭受性侵害、怀孕、流产的;
(三)十四周岁以上女性未成年人遭受或疑似遭受性侵害所致怀孕、流产的;
(四)未成年人身体存在多处损伤、严重营养不良、意识不清,存在或疑似存在受到家庭暴力、欺凌、虐待、殴打或者被人麻醉等情形的;
(五)未成年人因自杀、自残、工伤、中毒、被人麻醉、殴打等非正常原因导致伤残、死亡情形的;
(六)其他严重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情形或未成年人正在面临不法侵害危险的。
《意见》同时明确,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等接收相关情形报案或线索举报后从证据收集到立案监督、线索移送、保护救助、督促监督等具体流程的工作内容。平台成员单位间也将设立联系人,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工作情况。
检察官介绍,目前,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已率先制定实施强制报告具有操作性的方案,通过搭建内部组织架构、建立具体流程、形成管理制度,并将在各医疗机构中实践推广。平台还将探索建立强制报告制度电子病历系统,将高风险病历上传至平台,提高报告的及时性。“虹口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中心”小程序中已加入强制报告线索举报入口,今后或将举报入口融入电子病历系统中,让一线医务工作者通过该系统“一键举报、实时上传”,提升强制报告的便捷性、时效性。
新民晚报记者 解敏
关键词:
质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