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森”土豆系列品种,是山东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两度刷新世界单产纪录,累计推广超过3000万亩,打破土豆“洋种子”垄断,出口6个国家。记者前往希森集团蹲点调研,推出《“二十年磨一剑”,为中国育出一颗好土豆》,为方便读者阅读,现推出精读版。
读原文请点击:蹲点调查|“二十年磨一剑”,为中国育出一颗好土豆
绿油油的枝蔓铺满薯田,微风吹拂泛起层层绿浪,几朵白色的土豆花点缀其中。
(资料图片)
这幅挂在梁希森办公室里的画,记录了“希森6号”土豆的生长情况,枝蔓盖住的土地中,黄色的土豆正在长大。
“希森6号”,是山东乐陵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培育、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土豆品种。集团董事长梁希森说,这个品种一亩地能产9吨,两度刷新世界单产纪录,推广2000万亩。
坐在办公桌前,梁希森一抬头就能看到这幅画。而这也提醒着他的一个夙愿:以中国土豆种子,为国家再造5个产粮大省。
“育种二十多年,最难的时候只能卖房子育种”
2001年梁希森开始马铃薯育种时,很多人也没想到。当时他经营房地产项目正挣着大钱、快钱,咋看上了育种这不好挣的钱?梁希森小学没毕业,字认得都不多,为啥非要搞育种这样有科技含量的事?
这缘起于他的小女儿在洋快餐店吃薯条的故事。得知炸薯条用的都是国外品种土豆时,梁希森顿时吃了一惊:“吃个土豆子,咋还要进口?!”
今年68岁的梁希森,小时因家境贫寒,10岁就离家四处讨饭。“等我有钱了,一家发一锅白馒头”是其最为朴素的心愿。对粮食,他有着来自骨子里的渴望。
育种,首先就要有真金白银的投入。
“我们是连赔了十七八年!”梁希森深有感触地说,没想到赔了这么久,也没想到会投这么多钱,眼见着40多亿元投了进去。
碰壁后也有收获。梁希森意识到,只靠花钱什么也搞不出来,必须要找专家带着团队才能干出名堂。
2007年,希森集团收购了专门从事脱毒马铃薯育种的北京中联宏业马铃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马铃薯育种专家孙慧生及团队加盟,并有1000多份种质资源归属希森集团。这一年,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落户希森集团。
自2011年推出首个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希森3号”以来,希森集团现在已有包括“希森6号”在内的11个马铃薯品种通过品种审定和国家农作物品种登记,被大面积推广,同时还储备有一批待登记推广的马铃薯新品系。
有好种子,才有收益。
“‘希森6号’推向市场后,我们才开始盈利。育种二十多年,最难的时候只能卖房子,我也由富翁变成了‘负翁’。也想过放弃,但资金投进去了,下马是死路一条,往前走还有点希望。”梁希森说,育出好品种就是成绩,这二十多年没白干。
“除了品种原因,脱毒种薯普及率是关键”
“马铃薯产量高不高,关键看脱毒种薯。如果说优良品种是马铃薯的‘芯片’,那么脱毒种薯就是马铃薯的‘电源’,没有它,有好品种也难高产。”内蒙古希森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组培中心总经理黄兆文说,内蒙古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病虫害少,种薯感染病毒的几率小。
作为马铃薯种植大国,此前我国马铃薯单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与马铃薯种植强国差距较大。“除了品种的原因,脱毒种薯普及率低也是关键原因。”梁希森说,但换个角度看,马铃薯在中国增产空间很大。
一般来说,马铃薯每亩地需要350—400斤种薯,一斤种薯两三元钱,再加上其他成本,平均每亩地的成本就在3000元左右。因此很多种植户不购买脱毒种薯,而是直接将自己种的土豆留到第二年育苗后再种植。马铃薯耐瘠薄,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很多种植户不重视马铃薯的管护,种上就不管了,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都受影响。
“以‘希森6号’为代表的良种种薯普及推广,能让老百姓算出账来。市场上‘希森6号’的商品薯每斤售价要高出其他品种0.1-0.15元,种植户每亩至少增收1000元。”梁希森说,要让更多的种植户都能用上优质高产的“希森”种薯。
目前,商都基地年可繁育脱毒苗1.5亿株,生产脱毒原原种4亿粒,加上山东、北京两个基地,希森集团年可生产原原种8亿粒,能满足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三分之一的用种需求。
“土豆加工成全粉,可以贮存15—20年不变质”
马铃薯曲奇、马铃薯面条、马铃薯麻花、马铃薯全粉……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展台上,摆着各式各样的马铃薯制品。
与大多数育种企业不同,希森集团在育种、繁育的同时,还主动搞起了加工。
“育种,不能关起门来搞,要紧跟市场看需求。”梁希森说,“把马铃薯用途开发好,育种才能更有的放矢。”
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人员李学洋告诉记者:“马铃薯的用途不容小觑。在粮食储备领域,马铃薯加工成全粉,可以贮存15—20年不变质,更适合作为后备粮食维系粮食供给。很多国家军队吃的压缩饼干、航天员在太空中吃的食物,也都是由马铃薯制成。同时,马铃薯富含膳食纤维、脂肪含量低,在高端食品领域大有作为。”
但价格较高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马铃薯全粉1吨要1万多元,贵的时候能到1.7万元,是面粉价格的三四倍,添加全粉后的产品价格难免会贵一些,直接影响全粉的推广。
“我把用了10年的全粉生产线卖了,今年打算生产一种全新的主食——生浆馒头。”梁希森说,生浆馒头就是直接将鲜马铃薯清洗去皮后打成生浆,然后跟面粉按照1:1的比例混合制作而成。由于马铃薯含水量高,整个制作过程基本不用水。这样的制作工艺下,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同步下降了不少。
目前,生浆馒头在乐陵的一条生产线已开始试生产,在商都县的三条生产线也即将投产。
“以前,种植户是把个头大、薯形好的马铃薯卖掉,个头小的就直接丢掉。现在这些个头小的马铃薯可以送到加工厂,增加一部分收益。”梁希森说。
但并不是所有马铃薯都适合做成主食,要看品种。“具有淀粉和干物质含量高、还原糖含量低、表皮光滑等特征的品种才适合机械化加工。”孔海明说,市场上的加工需求,也提示希森集团在前端育种时,把适合加工作为品种选育方向。
采访时,这位68岁的育种人,几次静静注视办公室里那幅马铃薯画——绿色枝蔓铺满薯田,白色花朵点缀其间,黄色土豆正在大地里生长。这就像梁希森10岁时的夙愿,正在一步步生长并成为现实。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瑛琪 赵丰 实习生 于家源 赵雨鑫 报道)
关键词:
质检
推荐